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编者按:本文为纽约市立大学柏克分校史系副教授沈丹森(Tansen Sen2014年复旦大学演讲,原载于2014519日《文汇报》。Juxtapose经作者授权转载。

  沈丹森(Tansen Sen纽约市立大学柏克分校史系副教授,印度那陀大学理事会理事。先后在北京大学、夕法尼大学士、博士学位。致力于洲史的研究,佛教、中印交流、丝绸之路考古等问题关注。出版著作有《佛教、外交与易:600—1400年中印关系的重整》(夏威夷大学出版社,2003)等。他与梅恒(Victor H.Mair)合著的《洲与世界史境中的传统中国》,作为亚洲学会洲研究关键问题丛书的一种于2012年出版。2013年,任复旦大学中文明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目前正在研究的两个课题别为十四、十五世洲跨文化印度、中国与世界:交流互

 

核心

中印研究已有两百年的史,但仍展初期。是因学界对这域尚未有很好的界定,它缺少明确的研究框架。并且,出版因想从中利而急于出版任何相关作品,已远远将学考量抛在后果,很多出版物常沿用过时概念,点缺乏批判性。

 

中印研究?

中印研究域从未有界定。一个原因是域在大院校内仍未有明确的划;另一个原因是可融入此域的学内容太多太广,以梳理。有关印度与中国之史上和当代的互,以及两国比研究的著述,或最容易被划入中印研究的范畴内。研究可包含若干子,如探佛教流播与影响,两国史上的商往来或当代经济关系,或比国家形成、略政策及其他方面的研究。一些分析将重点放在双关系与比,另一些把中印关系放在一个更广泛的区域或全球框架内讨论。另外,有印度人和中国人的相互描述,如行评论文、甚至网帖子,些材料均中印关系提供了重要解。以上三个类别或可初步勾勒出中印研究的廓,也有助于划分中印问题研究与著述从19至今所经历的四大段。四个段分是:萌芽段(19),泛洲主义阶段(1901-1961年),冲突段(1962-1988年),中印大同段(1988年至今)。中印研究在很多方面受到当政治和双关系的影响。一方面,19的史料翻主要由欧洲学家展开,与欧洲帝国主延伸至洲有密切关系,而洲学者在泛洲主义阶段推的新一波学研究,欧洲殖民主扩张的一种回。另一方面,学者在后两个表的著作,受中印关系段性化及其后两国经济崛起所影响。

 

萌芽段(19

19的两重要著作,中印研究的起和展有着巨大影响。一是中国僧人在公元第一个千年巡礼印度所做的记载及相关翻和注。一类则主要是中国人理解英国印度的殖民治并从中汲取教而撰写的著作。一些19的翻译经多次重印、广泛布,一些在19晚期形成的点有了持久的影响。

去一个世有关古代中印史互的研究,主要以19出版的法、玄奘和义净等中国僧人行的翻译为依据。些翻点燃了学界研究洲佛教交流的情、激了人们对英属印度考古研究的趣,更一些倡团结酝酿大印度构想的著述提供了根基。法国学家雷慕沙(Jean-Pierre Abel-Rémusat)和儒Stanislas Julien)分是法《佛国》和玄奘《大唐西域》的最早者(先后于1836年和1853年出版),沙畹(douard Chavannes)在1894年翻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英国学者比Samuel Beal)于1869年和1884年分将法(和北魏僧人宋云)以及玄奘的著述成英文。他更于1911年出版了玄奘传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本。兰汉学家理雅各(James Legge)也在1886年翻出版法著述。除些欧洲者外,曾在英国求学的两名日本学者高楠次郎和南条文雄也表了在欧洲和洲广泛流通的学名著。

本旋即引起方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趣。其中最著名的学者亚历山大·康宁Alexander Cunningham),他也是印度考古调查局的首任局。据康宁访印度几重要考古,曾携玄奘行。康宁汉为使用古代中国史料研究古代印度的做法打下基

些研究在很多方面受欧洲帝国主扩张的影响。文一手文献的翻及其在印度殖民考古研究中的使用也激了更大模的方学研究,尤其那些事关广袤、殖民帝国的目。中土僧人的行也逐20初期在印度和中国起的民族主著述的一部分。就学术质量而言,被成西方言的洲古代著述,反映了19法国和英国研究印度和中国的趋势这类研究不太注重所述之人、事开展批性的分析,而中土僧人述全接受的毛病,依旧是日后中印互研究的一个缺点。尽管如此,文拉近了欧洲学家和印度学家的距离,初步造了可被称中印学”(Sino-Indology)的中印研究子域。师觉月(Prabodh Chandra Bagchi)和季羡林两位20的学术领袖,都是域的佼佼者。

欧洲帝国主也在洲推了第二著述——中国官19最后25年到印度考察述。考察目的包括搜集有关印度的料和估英国向大清扩张的可能性。它们对朝廷、知分子甚至是一些地方政府掌握英国在印度政策和疆地区局

最早访问印度的清朝官中,由四川督丁宝派遣前往考察的黄懋材于18793月取道甸入印,逗留6个月,回国后完成有关印度局详细报告。李鸿章于1881年派遣熟法的建忠与英国官是否可能停止易。建忠在吴广霈的陪同下于75日抵达加各答,此后巡游印度25天。他和吴广霈分撰写了《南行》和《南行日》。几部行都是反映19晚期中国人印度点的重要史料。在此也要指出,第一部由印度人撰写的中国史也在期面世。班迪奥帕迪雅(Krishna Dhan Bandyopadhyaya)以孟加拉撰写的《中国史》,于1865年出版。

 

洲主义阶段(1901-1961年)

19末在日本崛起的泛洲主义论述同印度与中国的民族主著述相互交。中土僧人行中所提到的佛教系,为这些作者提供了最佳典范。他以此接中印,以佛教流播洲多数地区的事洲文明的普适性和同性。与之平行的是中印史互的研究,趋势始于欧洲(及后美国)的学家和印度学家。此也出多行和著作。20前半期是中印研究百花放的期。

1901年,清末袖康有来到大吉岭。数年后,日本学者冈仓天心提出洲一体的构想,并洲主思想在印度和中国知分子中普及。康有也像黄懋材、建忠和吴广霈一英属印度并撰写行。然而,他把写作重点放在印度的社会和行政问题上,并表明如果中国也似的区域自治政策,将遭遇似的不幸。几乎在康有为对印度表批判性点的同,勒克瑙出了一本非常不同的印地语书籍。作者辛格(Thakur Gadhadhar Singh)是印度一名下士兵,曾是英国在华军队的一,被派往中国与。辛格拒,并在日《中国十三个月》中批英国帝国主。他的日20初期的流行物中最先倡印度人和中国人共同抵抗帝国主的著述之一。

在泛洲主框架中探中印互的著述,起源于20首十年的日本。此,那里聚集了多印度和中国的年革命者。章太炎和达斯(Taraknath Das)是两个深受日本学者所提出的洲一体概念影响的关人物。但与此同,日本的意也开始令人关注、感到犹疑。于是,章太炎强调中印盟,取代之前的中日同盟。章太炎撰写数篇文章,突出印度在洲的重要性和中印古代系。是中印研究域首次有人直接将中印之史和当代互放在泛洲主的框架中加以述,由此引大量文章,以团结印度和中国人民的清晰目

另一方面,泛洲主思潮也影响了康有的学生梁启超。梁启超于1902年旅日,曾撰文探中国在世界史中的地位。1921年,他表《中国-印度之交通》,列中印史交流的重要事迹。他在文中提到,方文明起源于中国和印度,而印度和中国如同昆弟。于两个地区之的最早接触,梁启超强调为历史学家的我肯定的是,我以兄弟相称的最早交流生在公元第一个世

20初的上海是中印知分子和革命者交流互的枢,也同是泛洲主思想孕育中印研究之地。印度社会学家BenoyKumar Sarkar)是推展的首批献者之一。1916年,他在上海撰写《印度教徒眼中的中国宗教:洲思想趋势之研究》一,由清末民初官和革命者伍廷芳作序。同,与章太炎交情甚的达斯一年后也在上海出版《日本是洲的威胁吗?》一,并在第一章分析了中国的政治局。曾在1905访问印度的唐绍仪为撰写引言。

圣蒂尼克坦,或是泛洲主思想影响下中印研究扎根的最重要的地方。泰戈未到中国之前,就已在自己所创办的国大学(Viswa Bharati1921年在圣蒂尼克坦立)开展中国研究深感趣。著名欧洲学者列Sylvain Lévi)和图齐Giuseppe Tucci)于1922-1923访圣蒂尼克坦。他属于新一派的方学家,并把研究洲的重点放在翻以外。沙畹及其学生伯希和(Paul Pelliot)也属此派。以收藏敦煌手抄卷而名的伯希和理解中印在佛教系以外的多元性史互作出献。此外,在牛津大学从事印度学研究的中国学者地山也在1920年代开始出版中印文学比研究的著述。

1937年,中印会分在印度和中国成立,国大学也成立了中国学院。两个机构的关人物云山,是一名来自湖南省的虔佛教徒,同也是汉语报纸编辑1927年,他在新加坡会泰戈,后成中国学院的首任院云山决定以研究中印古代互和英译汉文佛经为学院的主要使命,并以倡中印关系推洲主思想。

中国学院和国大学也培育出另一股学力量,主要体格(Kalidas Nag)和师觉月的著述。格和师觉月在法国是列的学生,曾经访问中国。两人也是大印度会的成该协会的宗旨是在洲推广印度文明。师觉月以各种翻专论、文章和《中印研究》期刊,成开展中印佛教互研究的关人物。《中印研究》于1947-1957出版,所文章或是其致的研究。

19301950年代寅恪、周一良、徐梵澄、和季羡林等学者也在中印学作出开性的献。寅恪和季羡林在欧洲曾受教于尖印度学家,在中国学,梵文知多靠自修得。另外,有用英文写作的林堂和,像章太炎一印度的文明成就,力倡中印友。金克木1941-1946于中国学院,回中国后加入北京大学,1957年撰写《中印人民友》一

是中印研究在泛洲主义阶段的重点文体之一。周游世界的孟加拉人比斯瓦斯(Ramnath Biswas)在1940年代自行穿越中国;新闻记者卡拉卡(D.F.Karaka)于1944年出版《重》;云山也记录了自己在1930年代初的印度之行;影家庄学本在1940年代初留印期了一千多照片。这类的数量在1950年代有增无减,其中包括金克木等人的文著述;印度人潘尼迦(K.M.Panikkar)的英文著述、巴Manoj Basu)的孟加拉文著述和乎桑喀理央(RahulSanskrityayan)的印地著述。到后一种作品,单单是印度代表1951访问中国生了十部出版物。

此外,学期刊、章和志也刊登了多有关印度和中国的文章。在莱出版的《通》收了欧洲尖研究者的学术论文。在圣蒂尼克坦出版的《国大学季刊》、上海商书馆出版的《志》以及在加各答刊行的《评论》等洲主要期刊和志,都刊登了中印史和当代互的著述。大菩提寺期刊《大菩提》和有影响力的中国佛教期刊《海潮音》收了有关佛教交流和系的著述。此外,一位署名-“Hindi-Cheeni”)的印度学者兼外交官撰写的《中共革命之前印度的中国》中,也1949年以前印度志和章中有关中国和中印互的文章作了精辟概括。

 

冲突段(1962-1988年)

1962年中印中印研究来巨大冲,改域的方向和主要研究的性。中印当代关系及两国冲突成学者、者和专栏作家最关注的课题尽管仍打着印度人-中国人是兄弟的旗,独立后的印度和中人民共和国之的裂痕已开始在一些中国报纸志文章中露。评论早在1949年便开始出,多为对尼赫及其在西藏问题点的批1962年的中印冲突在此后20年成首要课题期的大量著述包括对边界划分史的详细研究、事冲突的原因分析以及将冲突咎于尼赫及印度外交政策等等的辩论文章。

其中,阿拉斯太·姆(Alastair Lamb)开展了部分有关中印界争端史的广泛研究,著有《中国-印度境:界争端的根源》等。内维尔·克斯韦尔Neville Maxwell)的《印度的中国之为专门印度及尼赫政策失争叙述。另外,穆利克(B.N.Mullik,印度情局局)、考B.M.Kaul)、梅赫拉(Parshotam Mehra)和卡鲁纳·古普塔(Karunakar Gupta)等也此有所探

中方对边界争端和事冲突的多在官方出版物表,海外人主要中文期刊《侨务报》也有道,主要是1960年代初被逐出印度的人的个人叙述。中国学者直至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才开始表相关点。但他并未停止研究中印史互和印度文学与史,尽管有不得不秘密行事,如季羡林在文革期那

季羡林在期的主要献包括几部印度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摩衍那》的研究和翻,以及探佛教初入中土与播和中印之与知交流的文章。他也在《天竺心影》一中以感人的笔触描写了自己于1978年的印度之行。季羡林的另一部主要著作是他与其他中国印度学家和佛学家合作写的《大唐西域校注》。这项工作始于1977年,1985年完成。除季羡林以外,用彤、香林、向达和广达等几位中国学者也中印史互提出述。更重要的是,些学者也开始培育新一代从事中印研究的中国学者。    另外,尽管有更多人中印当代政治关系感趣,欧洲、北美和日本的中印史互研究也大有展。冉云理和(Erik Zürcher)、富安敦(Antonino Forte)、和耐(Jacques Gernet)、松、薮内清、辛升、桑山正、米歇·斯迪克曼(Michel Stickman)和梅恒(Victor H.Mair)等学者的研究,在列、沙畹和伯希和等人所立下的基上更上一楼。

试图改造昔日中印兄弟情概念的泛洲主义类型篇章,在此段末期开始出。其主要作者是一些想跨越两国问题和地政治问题激烈争的印度和中国作家。些想要促中印友好关系的作者对题材的选择较为严谨第一手史料的运用不那么挑剔。随着中印大同“Chindia”词汇明,这类偏向理想主的篇章在中印研究的下一段愈普遍。

 

中印大同段(1988年至今)

20年,关于中印大同的出版物在两国著增。此段的中印研究出版物已成模,材多量差异也很大。促使中印研究突然盛行的原因和大境,也比前几个段的来得复杂许多。

拉吉夫·甘地在1988访华、冷战结束和1990年代中印经济快速增等因素,改了两国之的互,更吸引学者和作家关注印度和中国。    段的一个重要展是一些致力于中印研究的目和机构的成立,其中包括2005立的纽约新学院印中研究所、大的印--美研究所、位于昆明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以及德里的中国研究所。另外,有关印度和中国的研究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北京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新德里民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等机构的关部分。    1988年起,中印研究得更加多元化。中印史互的分析继续重大展,其中一些杰出著作包括王邦、船山Toru Funayama)和宁梵夫(Max Deeg佛教僧人行献的研究;印度医影响的考察;布歇(Daniel Boucher大乘佛教入中土的研究;刘欣如7前古代印度和中国之往来的讨论;以及妲玉(Madhavi Thampi)和世嘉(Mathew Mosca殖民期两国系的探。他的研究都从有关中国佛教、南亚历史与考古、中外互以及程海上与路网的最新研究发现和解中受益。一些有关中印史互的研究史料目也在此面世,如耿引曾辑录的《文南史料学》(公元前至19)和哈拉普拉·雷(Haraprasad Ray)所翻的部分史料。    另外,一些讨论1962年冲突后中印界争端和中印关系的新著也在此。刘学成的《中印界争端与中印关系》、高江(JohnW.Garver)的《持久的竞赛20中印立》和努拉尼(A.G.Noorani)的《中印问题1846-1947史与外交》是方面的三部力作。C.·C.Raja Mohan)和莫·利克(Mohan Malik中印关系作了不同预测。另有几部文集讨论了当代中印关系更广泛的影响,如弗朗辛·R.Francine R.Frankel)和何理(Harry Harding)的《中印关系:美国需要知道什么》。    中国大学者关于中印争和拉吉夫·甘地访华的著述为这期的中印研究作了最突出的献。孙晓志斌的《喜拉雅山的雪——中印实录》以及王宏的《喜拉雅山情:中印关系研究》是研究界争端的两部早期著作。此后,地区研究、当代经济政策与政治制度,以及文学和哲学的比研究域都出不少著作。    有关中印比研究的英文著述内容也同丰富。如里德曼(Edward Friedman)和吉利(Bruce Gilley)合文集《洲的巨人:比中国和印度》,司如(Lora Saalman著的《中印核交叉路》。

在某些方面,中印大同期的著作是世界印度和中国开始感趣的物。印度政治家拉梅什(Jairam Ramesh)率先提出这样一个词汇,引起媒体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如泛洲主者所提倡的一中印大同也表明支持中印团结,但前提是以全球而非问题考量,其强调中印之文明(尤其是伊斯入之前的互),或想象两国在未来的盟,当前的地政治问题则避而不    另一个在近期才形成的研究子将重点放在印度的人移民社群和中国的印度人社群身上。此外,去几十年,行的出版量也在迅速增对纸媒和社交媒体的研究也有精彩篇章,如沈旭Simon Shen)所表的《探索中印大同被忽略的阻碍:分析中国网民印度的印象及其与中国印度政策的互》(The China Quarterly,September2011:541-560)。 

 

中印研究所面问题

中印研究已有两百年的史,但仍展初期。是因学界对这域尚未有很好的界定,它缺少明确的研究框架。并且,出版因想从中利而急于出版任何相关作品,已远远将学考量抛在后果,很多出版物常沿用过时概念,点缺乏批判性。实际上,著越是容易出版,域的展越是不利。最后,我想按照上述三个研究类别来探中印研究面问题和研究方法上的挑

古今中印互的研究一直以来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掌握和使用第一手史料。如今,有出版物引用过时19纪汉文史料翻些出版物也没有考到学界在文佛教史料的分析方面已取得巨大展。同,在当代中印关系的研究方面,有大量的档案材料未被使用——学者或因言不通而无法直接研究第一手料,或因印度和中国的档案并不十分迎外国学者(有甚至也不迎本地学者)。另外,在某些情况下,有关中印冲突的相关料不便公开。在里也必提出一个有关研究方法的问题。研究者或许应把中印两国的史与当代互放在更广泛的区域和全球框架中行分析。古代、中国家及民族早期中印系所作出的献、两次世界大和冷战时期的史背景,以及今日全球的地政治形,或充分理解中印关系至关重要。

另外,从事中印比研究的学者也需掌握多种言,才能自研究第一手史料和文献。研究印度的学者和研究中国的学者通常选择编论文集,前者献有关印度的章,后者提供有关中国的章。由一个作者分析比中印两国的有力著作,属罕。在那些探讨经济政策或构的作品里,只有那些出版英文统计数据的中国省份才被用来作比,同,学者在比印度和中国,几乎不用非英的印度材料。的确,英中印研究的通用,以致旧材料被反复使用,而原研究少之又少。

再来谈谈印度人和中国人彼此的描述。这类著作除了有上述缺点,常被1962争的记忆所影响。果,一些著述中印关系不是看法于偏激,就是辩护。他有的刻意植入推广中印友点,有的则为民族立,而不批判性地解相关料或事件。些著述旨在作政治宣而非从事学研究,是中国的印度研究和印度的中国研究所面的更大问题

中印研究上述问题的解决法或可在研究生院中生。这类学院自冷以来,大多聚焦于世界或洲的某些区域。中印研究域所需的训练,必是跨区域、具多种言,并有一个独研究方法框架的。尽管仍有不少瑕疵,但近年来中印著述的普及化也告在或真界定、巩固和推广中印研究的最佳刻。

【翻源源,校:彩霞】

 

话题:



0

推荐

并置JUXTAPOSE

并置JUXTAPOSE

5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并置JUXTAPOSE当代中印比较国际论坛2013年1月成立于英国牛津大学,致力于通过多元对话,促进各国、各领域精英以及政府和国际组织关于当代中国和印度所面临共同挑战的理解与合作;同时,也为弥补全球知识界对于跨学科中印比较研究方法的空白。更多信息请移步牛津大学官网:http://www.torch.ox.ac.uk/juxtapose 或项目官网:juxtaposeproject.org.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5篇